无论你是富豪、你是乞丐、还是高官达人或落魄微卒,在时光的面前,你的身份和境遇没有任何作用力,时光就像一条小虫,它在缓慢的挪动着自己的身体,向前一滴滴地爬着,留下的是微不足道的足印,就这样爬着,你却不可能喊停它。
生活就像时光一样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如同腊月间响起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句话一样,怎么样的生活态度决定了怎样的生活品质,突破自己后也许回过头来才发现原来曾经的自己是那样固执的钻进了小圈子。
关于吃,也许你跟我一样都特别在乎,吃是我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也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哪怕是带满标签的成功绅士也要下班后急匆匆的步入菜市场,脑海中不断思考着如何为家人烹调出美味佳肴。是北方男儿夜晚把酒畅聊还是南方男子小资烹调也好,都对吃足够重视,其实想一想,人活着不就是为了一张嘴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世界文明同样宏伟到伟大,一个小小的土豆(potato)竟然是从遥远的南美大洲秘鲁于19世纪经丝绸之路传到我国,世界上最辣的辣椒原来是墨西哥经东南亚进入中国,人类足够聪明到交流食材并交换烹调形式,聪明的人类把普通的食材组合在一起创造出美味,就像中式烹调里原本并没有荔枝味硬是让中国伟大厨师们创造调试出来。
社会节奏太快了,经济发展的硬性需求太刚烈了,三大产业链中的相互帮助是那样的渴求,所以世界要进步,科技要发展,人类要不断的被满足,现在人压力太大了。当夜幕降临,一切的压力将随着一顿美食、一碗热汤、一杯凉菜放缓它侵袭我们身体的速度,所以无论你是吃还是烹调出来大家一起吃都是转移白天压力的最好解脱。
好吃才能吃好,中华厨艺乃至世界美食中都有很多讲究,俗话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果真如此,经常做菜的朋友也许会感受到做菜就是个工程,滚烫的油锅温度转瞬即逝,一切打荷切配的工作就为了那火锅中的一分钟,所有食材在厨师手中热舞,端到客人面前是色香味俱全的可口菜品,这就是技术,这就是文化,这就是近期热映的《舌尖上的新年》传递出来的生活姿态。
近乎年底了,无论身在北至齐齐哈尔还是南至大粤珠海,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都要用最好的福利好好犒劳下自己的嘴巴,大家试想一下为何《舌尖上的中国》两部曲都取得成功,笔者认为这部纪录片反映出来的美食、乡愁、奋斗元素综合在一起浓浓的勾起了中国这个打工民族对过去的思念,思念什么呢?是什么值得我们上至五十岁知天命下至二十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各类人群复杂的心情和红润的眼眶,是那道你家乡的菜肴,是我们熟悉到不能忘的妈妈的味道。
活着,就要活得精彩一点,力所能及多帮助他人,贮存足够的正能量,无论站在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面前还是趴在乡间小道的青石旁,圆月升起之时可以家人团圆,这就是中国人的大理想,这就是最能实现的中国梦,年轻人的奋斗就是能令全家人在一起吃得好一点,这也是宴请宾客和家府聚会的传统大饭桌文化。
作为中国人,一个懂得品味生活的现代人,吃好,比什么都好。